《升空号》,年芬兰。
很少看芬兰电影,但看一次震撼一次。
主要是它大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领域。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被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称为“北欧最具大师潜质的导演”。
喜欢聚焦芬兰底层人民生活,冷门获奖大户。
片长通常不超过有烟瘾的人能忍受的最长时限90分钟。故事流畅,台词少,像默片。
印象中的北欧,不就是福利制度好到像懒人天堂,不用工作也饿不死,还可以四处流浪没人鄙视的地方吗?
这部电影超越了我对芬兰想当然的认知,怎么那么好的福利制度下,还有这样的脏乱差,这样的倒霉蛋和生活这么窘迫的人群?
电影背景破旧,色彩晦暗,情调压抑,男主沉默寡言,电影中间会猛地插入一段好听的爵士乐。
看起来矿工卡苏里南真是个苦惨的倒霉蛋。
失业,开着别人送的凯迪拉克,怎么也找不到关敞篷的按钮,只好裹紧围巾,恨恨地在雪地里喝风。
兑了现金,买个汉堡,刚坐在敞篷车里充饥,就被歹徒相中,一瓶子砸晕抢走所有钱。
再遇抢自己钱的歹徒,上去寻仇,结果反被视为行凶者关进监狱。
简直不要太惨太倒霉。
换个角度看,卡苏里南何尝不是个幸运儿?
敞篷车上还有个可以放音乐的收音机相伴。
路遇一女子,请顿饭就爱上他。
在狱友和女友的帮助下成功越狱。
越狱后搞到钱,买到护照和越境的船票,带着妻子和孩子成功逃离。
生活处处都有不如意,人人都有理由怒气冲冲,一万个不满。
如果,只看到不如意,只选择不满,那怨气就会越积越多直至暴发,毁灭他人或自己。
如果找到核心按钮,关上敞篷车,也可以把自己安放在温暖安全的小环境中,和大风雪保持距离。
需要的时候再打开,吹吹风,晒晒太阳,而不用满身怨气,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永远存在不公的全世界。
生活不易,找到核心按钮,人生感受也许可以冰火两重天?
以为北欧是人间天堂不是真相,以为芬兰到处充满了脏乱破差、压迫、不公,也不是真相的全部。
有人说,“阿基的电影里找不到半点快乐,却会令观众心醉神迷”,“阿基的片子就像一个喜欢说冷笑话的愤青”。
芬兰的天那么冷,生活本来那么多不如意,还是希望阿基能聚焦快乐,并且学着说点热笑话。
《神秘列车》:活着,看到你微笑的脸庞,就是传奇
《野草莓》:请问大师怎么个大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