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帕拉马里博  > 帕拉马里博机票 > 正文 >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遗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1 22:50:32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bdfyy/bdfyw/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其第43届会议期间(6月30日至7月10日)审议35项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提名。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阿文化部长加拉耶夫(AbdulfasGarayev)担任大会主席。

七月

05

中国、伊朗自然遗产地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中国)

?YanchengBroadcastingTelevision

在7月5日上午的会议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将中国和伊朗的各一处自然遗产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两处遗产地为: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中国)

该遗产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泥滩系统。这些泥滩、沼泽地和滩涂极适宜生物生长,是许多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繁殖区。黄(渤)海潮间带地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和筑巢地,其中包括一些极濒危鸟类。

赫卡尼亚森林

(伊朗)

赫卡尼亚森林延伸至里海南部海岸线公里处,是一处独特的森林群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万年前,彼时的赫卡尼亚森林覆盖了该北温带地区的大部。这些古老的森林在冰川期收缩,气候回暖时又重新扩张。该地区植物多样性显著:这里有44%已知的伊朗维管植物种类,而该地仅占伊朗国土面积的7%。迄今,这里已发现种温带阔叶林典型鸟类和58种温带阔叶林典型哺乳动物的踪迹,包括代表性物种波斯豹。

七月

05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5处遗产地

?ThorvardurArnason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7月5日下午批准了5处遗产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处分别位于法国和冰岛的自然遗产地,1处位于巴西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地,以及2处分别位于布基纳法索和伊拉克的文化遗产地。委员会还批准了跨境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奥赫里德地区的拓界。

新增遗产地(按照列入时间顺序排列):

法属南部领地和领海

(法国)

该遗产地包括陆地稀少的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几个群岛和岛屿: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群岛、圣保罗岛和阿姆斯特丹岛,以及约60个小型亚南极岛屿。这片南半球海域上的“绿洲”总计占地万公顷,是全世界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尤其帝企鹅和黄鼻信天翁数量居全球之冠。由于远离人类活动中心,这些岛屿保存状态完好,是生物演变历程的陈列馆和科学研究的独特场所。

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火与冰的动态

(冰岛)

该遗产地是典型的火山地区,占地面积逾万公顷,接近冰岛领土面积的14%。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内有10座中心式火山,其中8座为冰川火山。这些火山中有2座位居冰岛最活跃的火山之列。火山与瓦特纳冰盖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自然景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山爆发期间冰川边缘突然崩裂引发的大洪水。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催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原、河网和变化迅速的峡谷。当地火山地区还生活着冰川时期遗存的、生活在地下水中的典型动物。

帕拉蒂和格兰德岛-文化与生物多样性

(巴西)

该文化景观位于博凯纳山脉和大西洋之间,包括帕拉蒂历史市镇(巴西保存最完好的海滨城镇)、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全球5大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内的4个自然保护区。帕拉蒂生物种类丰富,其中不乏濒危物种,如美洲豹、白唇西猯及数种灵长类动物,包括当地标志性生物褐绒毛蛛猴。在17世纪末,帕拉蒂是向欧洲运送矿产的“黄金之路”的起点。这里的港口还是矿井工具和黑奴矿工的入境点。为了保护港口和城市财富,帕拉蒂设有一套防御体系,其历史中心保存着18世纪帕拉蒂的城市布局及18世纪至19世纪初大部分的殖民建筑。

布基纳法索古冶铁遗址

(布基纳法索)

该遗址由5个遗产点组成,分布于布基纳法索的不同省份,包含15个立式炉灶、若干熔炉基座、矿坑及居住遗迹。Douroula是布基纳法索最早(公元前8世纪)进行冶铁活动的场所。Tiwga、Yamane、Kindibo和Bekuy则见证了公元年后当地日益密集的冶铁活动。尽管如今已不再使用这些古老的冶铁技术,当地村镇的铁匠仍在提供生产工具、举办仪式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巴比伦

(伊拉克)

该遗址位于巴格达以南85公里处,由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年)首都遗迹及古城周围的村庄和农地组成。这些独一无二的旧址(城外及城内的塔楼、城门、宫殿和庙宇)见证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古国之一曾经的辉煌。巴比伦城历经汉谟拉比、纳布乔多诺索尔等君主的统治,代表着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创造力的巅峰。此外,其与古代世界7大建筑奇迹中的空中花园的联系启迪了世界各地艺术、民俗和宗教文化的发展。

拓界遗产地:

奥赫里德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

(阿尔巴尼亚)

[在北马其顿“奥赫里德地区文化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基础上拓界]

北马其顿奥赫里德湖区及其腹地(包括奥赫里德市)于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拓界后的遗址将覆盖位于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奥赫里德湖区、位于该湖西北部的Lin半岛以及连接该半岛与马其顿边界的沿岸地带。该半岛上存有6世纪中期建成的基督教教堂的遗迹;在靠近湖畔的浅水区有3处史前湖岸木桩建筑遗迹。奥赫里德湖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还生活着众多可追溯至第三纪的淡水动植物。

七月

06

7处文化遗产跻身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GunditjMirringTraditionalOwnersAboriginalCorporation

经过7月6日上午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7处文化遗产,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巴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老挝。

新增遗产地(按照列入时间顺序排列):

迪尔穆恩墓葬群

(巴林)

迪尔穆恩墓葬群于公元前年至年间建成,位于巴林西部,包含21个遗产点。其中6个遗产点是由数十至数千个坟冢组成的墓园,这些墓园内共有座低圆柱形坟墓。其余15个遗产点内则有17座王室双层墓塔。这些墓葬群是公元前2世纪的早期迪尔穆恩文明的遗存。当时的巴林已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的繁荣催生了适用于所有居民的复杂墓葬传统。这些墓群的数量、密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均属罕见,其某些细节(如带凹壁的墓室)亦是极具特色。

布吉必姆文化景观

(澳大利亚)

该遗产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土著民族贡第杰马若人的生活区,包括布吉必姆火山、康达湖、湿地及沼泽地众多的Kurtonitj地区和南部由石灰岩山脊和大型湿地组成的Tyrendarra地区。连接以上3地的由布吉必姆岩浆流形成的水系让贡第杰马若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水产养殖网络之一。各水道、水坝和堤坝可用于容纳洪水、建立蓄水池和捕捉及饲养澳洲鳗鲡,这种鱼类的养殖是当地人民6千年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年)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该遗址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些遗址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拉贾斯坦邦斋浦尔城

(印度)

斋浦尔城由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于年下令修建,位于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是一座带城防的城市。同一地区的其它城市多建于丘陵地带,而斋浦尔城则建在平原之上,其格局采用棋盘方格式设计。商铺门前的廊柱极富特色街道上可见门前带廊柱的商铺,被称为“肖帕”的公共广场往往位于道路交汇处。主街沿线的市场、商铺、住宅和寺庙有着风格一致的外墙。城市规划体现了古代印度教文化、现代莫卧儿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网格式布局是西方通行的设计,而不同街区的分布则遵循传统的印度教理念。城市按照商业重镇的定位规划,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当地的商业、手工和合作传统。

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

(印度尼西亚)

这一工业遗址由荷兰殖民政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设,用于开采、加工和运输苏门答腊一偏远地区的优质煤炭。建造该工程的劳动力包括在当地招募的劳工和来自荷兰属地的劳改犯。遗址包含采矿地、矿区集镇、位于德魯巴羽港的煤炭仓储设施以及连接矿区和海港的铁路网。翁比林煤矿遗产地是一个能够进行高效的深度采矿、加工、运输和出口煤炭的综合体系。

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

(日本)

该墓葬群位于大阪平原中的一处高地之上,包括49处“古坟”。古坟是大小不一的坟冢,外形有锁孔形、扇贝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制。墓主均为贵族阶层,墓内有各种随葬品(如武器、盔甲和饰物)。古坟顶部和四周以粘土塑成的“埴轮”装饰,分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房屋、工具、武器或人形)2种。这49处古坟是全日本16万处古坟的代表,展示了日本古坟时代(公元3-6世纪)的文化,包括当时的社会阶层差异和高度复杂的丧葬制度。

川圹巨石缸遗址-石缸平原

(老挝)

位于老挝中部高原的石缸平原得名于其上的多个巨型石缸,这些石缸是铁器时代的丧葬遗迹。整个遗产地包含15个组成部分。除巨型石缸之外,这里还有可追溯到公元前年至公元年的石盘、墓葬品、墓碑、采石场等。石缸和相关元素是这个铁器时代文明最突出的证据,这些物品的制造和使用贯穿该文明的整个过程,直至其于公元年前后消失。

七月

06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再添7成员

?J.Kugler

在7月6日下午的审议程序中,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7处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新增遗产地位于加拿大、捷克、德国、韩国、缅甸和波兰。

新增遗产地(按照列入时间顺序排列):

蒲甘

(缅甸)

蒲甘坐落在蜿蜒流经缅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畔,是一处欣赏佛教艺术和建筑的圣地。该遗址由8个遗产点组成,内有大量寺庙、窣堵坡、修行所、朝圣地以及考古遗迹、壁画和雕塑。遗产地展示了11-12世纪的蒲甘文明,当时的蒲甘是一个地区王国的都城,这里的成片建筑反映这个早期佛教国家的宗教热情。

韩国新儒学书院

(韩国)

该遗产包括9座书院,它们分布于韩国中部和南部,是朝鲜王朝(15-19世纪)新儒学书院的代表。书院的主要功能为传道、尊师、与自然互动,这在书院的设计中亦得到体现。依山傍水的书院是欣赏自然、修身养性之所,建筑的样式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韩国新儒学书院展示了中国新儒学在韩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阿伊斯奈皮石刻

(加拿大)

该遗址位于半干旱的北美大平原的北部边缘、加拿大与美国接壤处。米尔克河谷是该文化景观的主体,这里有成片的“岩柱”——侵蚀作用形成锥形岩层奇观。黑脚族(Siksikáitsitapi)人在米尔克河砂岩壁上留下的雕刻绘画是原住民文明的见证。这些考古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0年至欧洲文明进入初期。这一景观被认为是黑脚族的圣地,黑脚族人以仪式和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延续他们的古老传统。

厄尔士/克鲁什内山脉矿区

(德国/捷克)

该矿区位于德国东南部(萨克森)和捷克西北部。厄尔士/克鲁什内山脉又称“金属山脉”,蕴藏着各种金属,当地的采矿活动可追溯至中世纪。在-年间,这里是欧洲最大的银矿开采地,触发了当时的技术革新。锡是在该矿区历史上第二种被提取和加工的金属。19世纪末,厄尔士/克鲁什内山脉矿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铀出产地。年(12-20世纪)几乎从未间断的采矿活动在这里留下了矿山、先进的水利管理系统、创新的矿物加工和冶炼场地、矿区市镇等遗产,深刻影响了金属山脉的文化景观。

拉贝河畔克拉德鲁比的仪式马车用马繁育与训练景观

(捷克)

该遗产地位于易北河平原,是St?edníPolabí地区的一处平坦沙地,内有田野、围栏牧场、森林及建筑物,其设计用途为驯养克拉德鲁伯马(哈布斯堡王室的仪式马车用马的一种)。王室种马场于建成并沿用至今,是欧洲最重要的马匹繁育场之一。在马场的发展时期,马匹不仅在运输、农业、军事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奥格斯堡水利管理系统

(德国)

奥格斯堡市的水利管理系统自14世纪至今已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该水利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运河网络、数个历史可追溯至15-17世纪的水塔(内部为抽水装置)、1座水冷式屠宰行业建筑、3个雕塑喷泉系统以及仍在为奥格斯堡提供可持续能源的水电站。该水利管理系统产生的技术创新让奥格斯堡成为发展水利工程的先驱城市。

科舍米翁奇的史前条纹燧石矿区

(波兰)

科舍米翁奇矿区位于圣十字省的山区,由4个采矿点组成。这些采矿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公元前-年),开采和加工的条纹燧石用于石斧制造。该矿区包含地下采矿结构、燧石锻造工坊、4千多口矿井,是迄今发现的最全面的史前地下燧石采集和开发系统之一。该遗产地提供了关于史前人类定居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的信息,并见证了已灭绝的文化传统,是史前时期和用于工具生产的燧石开采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的突出见证。

七月

07

6文化遗产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AnthonyHolloway

在7月7日上午的审议程序中,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6处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新增遗产地位于阿塞拜疆、葡萄牙、俄罗斯、西班牙和英国。

新增遗产地(按照列入时间顺序排列):

马夫拉皇室建筑-宫殿、大教堂、修道院、塞尔科花园及塔帕达狩猎公园

(葡萄牙)

该遗址位于里斯本西北30公里处,由若昂五世于年兴建,是其君主制和国家概念的实物呈现。这座宏伟的矩形建筑包括国王及王后宫殿、按照巴洛克风格罗马巴西利卡样式修建的皇家小圣堂、方济各会修道院,及藏书3.6万册的图书馆。几何对称布局的塞尔科花园及塔帕达皇家狩猎公园亦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马夫拉皇室建筑是若昂五世最出色的工程之一,展示了葡萄牙帝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若昂五世不仅采纳了罗马的意大利巴罗克建筑和艺术样式,还定制了各类艺术作品用于装饰,使得马夫拉成为意大利巴罗克风格的典型建筑。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

(葡萄牙)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位于葡萄牙北部埃斯皮诺山的山坡上,俯瞰布拉加城。朝圣所再现了带教堂的圣山景观,令人联想到耶路撒冷。这里的建筑经历了多年的兴废更替,主体为巴罗克风格,是欧洲传统圣山营造的体现。这一建筑传统源自特利腾大公会议,是16世纪时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做出的回应。仁慈耶稣朝圣所位于布拉加山西坡“苦路”的中心,内有一系列小圣堂(其内供奉耶稣受难雕像)、喷泉、宗教雕塑和古典花园。通往教堂的苦路建于-年之间。朝圣所正面外墙裸露石料间的空白以石膏粉刷。著名的“五感台阶”由墙壁、阶梯、喷泉、雕塑及其他装饰物组成,是朝圣所内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艺术作品。

普斯科夫学派教堂建筑

(俄罗斯)

组成该遗产的各教堂、修道院、防御塔及附属建筑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普斯科夫古城的韦利卡亚河沿岸。方体、穹顶、门廊和钟楼是这些普斯科夫学派建筑的共同特征,教堂在花园、围墙及栅栏的映衬下与当地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可追溯至12世纪。普斯科夫学派受拜占庭和诺夫哥罗德传统的影响,在15-16世纪达到顶峰,是俄罗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5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该国建筑的演变和发展。

大加那利岛文化景观:里斯科卡伊多考古和圣山

(西班牙)

里斯科卡伊多位于大加那利岛中部的一片广阔山区内,地貌包括悬崖、峡谷和火山,当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遗产地内有大量穴居人遗址,如住所、谷仓和蓄水池等。这些遗迹的年代证实了一个前西班牙时期岛屿文化的存在,其起源很可能与公元元年前后来到这里的北非柏柏尔人有关,该文化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发展演变,直至15世纪首批西班牙人到来。当地穴居人遗址还包括文化洞穴和被视为圣地的2处神庙——里斯科卡伊多和罗克本泰加。神庙是举办季节性仪式的场所,据信与星象和地母神信仰有关。

卓瑞尔河岸天文台

(英国)

卓瑞尔河岸天文台位于英格兰西北部一处不受无线电干扰的乡村,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射电天文台之一。天文台在落成初期(年)主要用于研究由雷达系统探测到的宇宙射线。这座仍在使用中的天文台由若干射电望远镜和功能性建筑物(工程工作室、控制室)组成。该天文台对流星、月球、类星体探测、量子光学和航天器跟踪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遗址不仅是传统光学天文学向无线电天文学(年代-年代)过渡的重要标志,还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

(阿塞拜疆)

古城舍基位于大高加索山脉脚下,古尔贾纳河穿城而过。历史更为久远的北部建在山上,南城则延伸至河谷。18世纪的泥石流毁坏了此前的古镇,如今的历史中心是之后重建的产物,其特征是拥有高山墙屋顶的传统建筑群。该城位于重要的古商路之上,其建筑受萨非、卡扎尔和俄罗斯建筑传统的影响。位于城区东北部的汗王宫殿和众多商人宅邸反映了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蚕种和丝茧贸易带来的财富。

七月

07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再收录2文化遗产

?UnityTempleRestorationFoundation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7月7日下午的会议上将2处文化遗产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今年的新增遗产地审议议程结束。

新增遗产地(按照列入时间顺序排列):

科内利亚诺和瓦尔多比亚德内的普罗赛柯产地

(意大利)

该遗产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并包含部分普罗赛柯酒产地的葡萄园。当地的典型景观包括猪背岭、山坡上狭小的多草葡萄园、森林、小型村庄和农田。这片崎岖的土地历经人类几百年的开垦和改造。自17世纪以来,与山坡走向平行或垂直的狭窄葡萄园形成了独特的棋盘型景观。19世纪采用的“贝罗塞拉”葡萄栽培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景观的美学特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20世纪建筑作品

(美国)

该遗产由美国建筑师赖特于20世纪上半叶设计的8座建筑组成,包括落水山庄(宾夕法尼亚州米尔溪)、雅各布别墅(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等。这些建筑诠释了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其特点是开放式的平面布局、模糊的室内室外界限,以及钢铁、混凝土等材料的全新使用方法。每一栋建筑都体现了针对住宿、宗教、工作及娱乐需求的创新解决办法。这一时期的赖特作品对欧洲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持续至7月10日。

视频资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alamaliboa.com/plmlbjp/4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帕拉马里博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