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黄了,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说,没关系,这多半是由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引起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其特点是:
1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
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偏高。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因为是生理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可多饮葡萄糖水,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严重的黄疸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永久性脑损害,所以一旦发现宝宝黄疸有所加重就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遗憾终生。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起。其特点是: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2
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3
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诊治,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的常见原因
1母亲产前用药: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
2
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
3
分娩时损伤出血,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4
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而使胆红素游离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可增加肠一肝循环,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专家提醒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
?产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当提早喂养。
?若已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来源:浙江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