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链球菌(GBS)知识介绍
B族链球菌(GBS)又称无乳链球菌,年Fry首次报告3例感染B族链球菌引起产后心内膜炎的死亡,证实B族链球菌为人类的致病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B族链球菌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甚至死亡。在感染后存活的新生儿,还有可能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小头畸形、耳聋等。同时,B族链球菌还可引起孕妇感染、引起早产、胎儿发育不良(低体重儿)、胎膜早破及晚期流产。鉴于该菌引起的感染不只限于牛乳房炎,其细胞壁中多糖物质又属于抗原构造分类中的B族,故目前一般用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来替代无乳链球菌原名。
GBS,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
在美国,大约25%到40%的孕妇的产道携带这种细菌。其中40%~7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带了这种菌,大约有1%~3%会出现早期侵入性感染,其中有5%会导致死亡。
尽管使用了抗菌素,每年仍有大约个婴儿降生时被这个细菌感染,大约有个新生儿因此死亡。
GBS对孕妇的影响
孕妇感染表现为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感染、子宫内膜感染以及创伤感染。
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
GBS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感染2小时内即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袭,使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有报道显示,在例产妇中,尿中有感染GBS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
GBS感染极易引起羊膜腔感染
据研究报道GBS阳性的孕妇中有2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分析表明GBS阳性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GBS感染诱发早产率最高达60%
研究表明,GBS阳性孕妇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的可能性增加20%-60%。
GBS是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GBS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早期感染(80%):典型GBS感染发生于出生24小时内,引起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
晚期感染(20%):发生于出生后第1周至3个月(平均1个月),通常因横向传播引起,表现为菌血症发热和脑膜炎。
值得注意的是,GBS感染即使治愈,也可能遗留长期病理状态如耳聋、视力受损、发育障碍以及脑瘫等。
GBS阳性的孕妇中新生儿的感染率
新生儿的感染根据感染时间可以分为早期侵入性感染(出生7天以内)、晚期侵入性感染(出生7天以后)。
孕期管理
依据美国10年调查统计结果,其新生儿败血症年发生率为千分之二点七。其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半左右都是因B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基于GBS感染引起孕妇和新生儿相关症状、疾病的严峻性,产前筛查GBS显得尤为重要。而分娩传播是新生儿感染GBS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抗生素预防能够有效降低GBS垂直传播引发新生儿早期侵入性感染。
产前筛查
目前国外对于孕妇是否进行抗生素预防一般采用两种评估策略:基于风险评定的策略和基于GBS筛检的策略。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策略实施效果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对GBS进行常规筛检策略比通过风险评定策略更能有效的降低婴儿早期侵入性感染的发生率。
GBS筛检的策略决定,对于怀孕35-37周的孕妇都必须进行阴道和直肠的GBS筛检。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与其他机构共同制定了《围产期B族链球菌感染筛查及防治指南》,并于年和年进行了修改,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围产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和危害,发病率从90年代早期1.7/0个新生儿降低到了近些年的0.34-0.37/0个新生儿。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围产期GBS预防指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alamaliboa.com/plmlbly/7723.html